|
舌尖上的沿河—烏江水煮魚生活在烏江邊的沿河土家族人,對飲食確實有一番講究,在林林總總的美食中,每一道菜、每一種小吃都有他的獨特之處,從最平凡的一碗米粉,一個包子,到琳瑯滿目精致無比的土家九大碗,都是沿河人辛勤勞動,經(jīng)驗累積的飲食文化結(jié)晶。 既然生活在烏江邊,不管吃了多少美食菜肴,烏江水煮烏江魚永遠都是沿河土家人餐桌上姍姍來遲的主角。 烏江水主要發(fā)源于貴州喀斯特巖溶地區(qū),富含人體所需的礦物質(zhì),烏江沿岸又無工業(yè)污染,四季清綠,水質(zhì)優(yōu)良,優(yōu)良的水質(zhì)、湍急的河流和復雜的地形造就了生物的多樣性,所以,烏江河魚類品種繁多,據(jù)統(tǒng)計,各類魚種達上百種。2009年,沿河烏江山峽百里畫廊被命名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(qū),這個“烏江縮影古思州”堪稱世界級的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產(chǎn)。 小時候,一到夏天,烏江兩岸可以用人聲鼎沸來形容,洗衣服的、游泳的、釣魚的、搬運貨物的,甚至賣冰棍的小販也客串進來,碼頭及烏江兩岸一片喧嘩。因為家里沒有自來水,母親總會叫我們幾兄弟每天必須下河洗澡才回家吃飯,所以,對烏江的熟稔,更多的是一種親近,而不是記憶。那時候,烏江河兩岸釣魚的特別多,還有很多打魚船停泊在港灣,但烏江魚不好釣也不好打,偶爾看到一些老釣客釣到一條大魚,兩岸都是一片驚嘆聲。 長大了才知道,其實,真正要想弄到烏江魚,要進入到峽谷去捕才有收獲。 烏江魚的吃法很多,糟辣魚、糖醋魚、鹽菜魚等,各有各的味道,但最令我難以忘記的,最地道的吃法還是“烏江水煮烏江魚”。 記得在鄉(xiāng)下工作的時候,有一次大學的老師特地從貴陽跑來看我,以前經(jīng)常在他面前鼓吹家鄉(xiāng)烏江魚如何的好,加之他也是一個“吃貨”,所以他來了免不了要吃上一頓烏江魚。為了讓老師吃到地道的烏江水煮烏江魚,我便陪他乘船進峽,“江作青羅帶,山如碧玉簪”,清清的江水在曲徑幽深的山峽里,時而恬靜,時而奔放。兩岸山巒疊嶂,奇峰對峙,各顯神姿,老師立刻就被百里天然山峽長廊自然風光所吸引,一路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。 突然,只聽得船上的一陣歡呼聲,原來是船家網(wǎng)到魚了。我們跑到船頭,看到大大小小的魚在網(wǎng)里活蹦亂跳,俗話說得好,吃魚沒有得魚歡,我們一群人很是興奮!只聽船家說,船停川洞就吃飯。只見船長用一只桶在河中間舀了一桶水,船就慢慢向一個叫川洞的岸邊駛?cè)�。這個時候,我們看見船工已經(jīng)在殺魚了。老師問船家,烏江水煮烏江魚的特點是什么?船家哈哈大笑說:“很簡單,就是魚必須是剛從河里撈起來的新鮮活魚,然后用河中間的水來煮,什么佐料都不要,就放點鹽,稱為水煮鹽向,原汁原味。”我便又給老師補充介紹,沿河的“烏江水煮烏江魚”有兩個特別的地方:一是魚必須是剛從烏江打起來的野生新鮮活魚;二是煮魚的水必須是烏江里流動的活水。只有用烏江里的水煮烏江里的魚才有這種獨特的味道,極致的美食,只留給最勤勞的人。烏江水煮烏江魚又叫做“纖夫魚”,以前在烏江上拉船的纖夫,常年在船上生活,他們煮魚,除放食鹽外基本沒有其它佐料,魚湯也就更原汁原味。 只見船工把魚殺好了,鍋里的水也燒開了,船家把魚放進鍋里,還放了幾根魚香草。不一會兒,看見鍋里飄出一股氤氳,香氣撲鼻而來,接著,船長給我們每人舀了一碗湯,香噴噴的鮮美之氣漫延迂回,縈繞鼻端,令人垂涎欲滴,聞其香,心曠神怡;嘗其肉,回味無窮,怎一個“香”字了得!碗里一片片白色的魚肉分外誘人,夾一片放進嘴里,肉質(zhì)細嫩緊實,味道簡直是妙不可言。那天的烏江水煮烏江魚,老師至今都念念不忘,都還感嘆:“此魚只應天上有,人間難得幾回嘗啊!” 聽說,一些漁莊把“烏江水煮烏江魚”的烹飪方法進行了升級改造,前幾年參加貴州省烹飪大賽還獲得了銀獎。在地方口味千奇百怪的貴州,能夠斬獲銀獎實屬不易。 時過境遷,烏江水煮烏江魚已經(jīng)成為一個時期的特定記憶,這道寄托一個地地道道的烏江人對本真生活追憶的美味,于我卻有一種“百里烏江,一生情緣”的纏綿情愫,人們常用五味雜陳來形容人生,而來自心底的味道,才是最牽動每個人記憶深處的鄉(xiāng)愁。 |